<mark id="spgdg"></mark>

      <track id="spgdg"></track>

        <track id="spgdg"></track><span id="spgdg"></span>
        <span id="spgdg"><sup id="spgdg"></sup></span>

        凱里學院新校區選址及建設回顧

        發布時間: 2020-06-06   作者: 楊尤光 龍則池 鄭茂剛   來源: 黔東南新聞網 編輯: 吳敏

         

          


          進入二十一世紀,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乘著改革開放的快速列車,伴著西部大開發的鏗鏘鼓點,發展步履更加堅定而緊迫,以“經濟發展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的清醒,奏響了經濟開發與高等教育發展的協奏曲。

          州委州政府決定創辦本科高校

          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號角催醒了黔東南400萬苗侗等各族人民的高等教育夢。1956年7月自治州成立以來,1958年8月在鎮遠創辦“黔東南大學”,這是自治州的第一所高校,也是自治州高等教育的開端。但是,自治州高等教育發展曲折坎坷,1959年8月黔東南大學停辦,保留其中的師范??聘麨榍瓥|南師范??茖W校繼續辦學,1961年8月搬遷至自治州首府凱里,與凱里師范學校合校辦學;之后又經歷“多校并入、幾經更名、一址傳承”的復雜演進。直到1977年恢復高考,在該校址舉辦貴陽師范學院凱里大專班,納入當年全國高等學校統一招生,首批1977級招收4個專業197人,1978年入學。1978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恢復重建黔東南民族師范??茖W校,貴陽師范學院凱里大專班的197名在校生成為黔東南民族師范??茖W校(1993年按照教育部要求更名為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的首屆學生。至此,自治州高等教育步入穩步健康發展軌道,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以下簡稱黔東南民族師專)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基礎教育合格師資和經濟社會發展人才,撐起了全州基礎教育的藍天。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自治州各項事業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日益劇增,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也與日俱增,面對“外面人才進不來,考出去的學生回不來,本地沒有本科高校培養不出來”的現實困境,2000年初,中共黔東南州委、州人民政府毅然作出“三校合并升本”的重大決定,即將黔東南民族師專、黔東南教育學院、凱里民族師范學校合并申報創辦普通本科高校。

          從此,拉開了自治州創辦本科教育的序幕。國家對普通本科高校的設置有嚴格的標準和要求,即使“三校合并”,在校園占地面積、校舍設施、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師資隊伍和本科辦學經驗等方面都還存在巨大差距,這意味著“升本”之路不平坦。為此,州委、州人民政府再次作出“舉全州之力創辦凱里學院”的重要決策, 實施“新校區選址建設、出臺優惠政策引進高層次人才、州人民政府與貴州師范大學聯合舉辦貴州師范大學凱里學院”等系列積極措施扎實推進升本工作并取得重大進展,在貴州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關心和大力支持下,2006年2月14日教育部批準組建本科層次的凱里學院。

          自治州終于建成了第一所普通本科高校,提升了教育層次,完善了教育體系,實現了全州400萬苗族侗族等各族人民多年的教育夢。正如教育部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組組長夏自強進駐自治州評估時為學校的題詞 “百年夢想如今實現”。

          凱里學院落戶凱里經濟開發區

          辦大學是百年大計,校園是基礎條件。自治州要創辦普通本科高校,僅有黔東南民族師專校園占地面積215畝、校舍建筑面積73263 平方米,又在凱里市城區已無法拓展校園空間的現有基礎,根本滿足不了規劃6000人本科在校生規模的辦學條件。新校區選址及建設成為自治州“升本”工作的首要任務。于是,“新校區選址在何處?新校區怎么建設?建設經費從哪里出?”等問題提上了州委州政府的議事日程,不僅得到了州委州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和全州廣大群眾的關注。

          此前,州委州政府從教育資源優化整合考慮,將黔東南商業技校并入黔東南民族師專,以其校址為基礎擴建新校區。2002年7月底,時任州長劉曉凱同志帶隊到黔東南商業技校校區調研凱里學院新校區選址事宜,黔東南新聞對此事的報道引起了凱里經濟開發區領導層的關注和深思:正處于起步階段的凱里經濟開發區更需要高等教育資源的注入和大學的支撐,因為有了大學,開發區將具有無限的發展潛力和動能,有人說“經濟發展可以保證我們的今天,科技創新可以保證我們的明天,只有教育才能保證我們的后天”,凱里經濟開發區一定要為自治州的后天而努力。于是,“爭取凱里學院落戶凱里經濟開發區”在管委會領導班子中形成了共識。是年8月2日凱里經濟開發區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楊尤光同志主動找劉曉凱州長匯報工作并提出“將凱里學院建到開發區”的建議。對開發區的主動作為及其建議,劉曉凱十分重視,要求開發區拿出一個具體方案供州升本工作領導小組比較和參考。楊尤光同志當天就組織召開開發區管委會黨政班子及中層干部會議,通報了州委州政府擬建凱里學院新校區的相關情況,提出并討論了爭取凱里學院建到開發區的大膽想法,會議決定由楊尤光、楊暉林、段文紅三位同志起草方案。經征求州教育局領導意見,并邀請州民族研究所雷秀武所長協助,花了4天工夫,撰寫了《關于凱里學院搬遷凱里經濟開發區規劃建設的建議報告》。報告充分論證了凱里學院落戶開發區的諸多有利條件和未來發展空間,闡述了將對加快開發區發展的積極作用和巨大影響。8月7日報告送到州長辦公室,劉曉凱認真看了報告并給予肯定答復:“你們的工作效率挺高,報告分析比較客觀,我們會安排時間到開發區實地調研”。2003年2月18日,州長劉曉凱、常務副州長龔紹濤帶領州直相關部門負責人、黔東南民族師專領導班子到開發區實地考察凱里學院新校區選址,先后看了開發區兩宗地,黔東南民族師專黨委書記龍則池同志提出“大坳片區這塊地好,后有大山依靠,前有清水江流淌”。接著在開發區管委會會議室,劉曉凱主持召開了座談會,聽取大家的意見。與會同志均認為在開發區選址比黔東南商業技校校址及黔東南民族師?,F在校址用地條件都好,發展空間大,而且也必將形成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相互促進的新格局,助推開發區加快發展。會后,劉曉凱高興地同大家在開發區管委會門前合影,這張合影成為凱里學院新校區選址建設工作的重要歷史見證。

          自治州“升本”工作有序推進中,2003年初,州人民政府成立凱里學院規劃建設協調領導小組,劉曉凱親自擔任組長,開發區、黔東南民族師專主要領導都是成員。州委州政府最終確定凱里學院新校區選址開發區,同時啟動新校區設計單位招投標工作,最終合肥工業大學建筑設計院中標負責設計。州人民政府明確開發區的任務是負責建設用地選址及征用、建設用地范圍內建筑物和構筑物的拆遷,并配合規劃建設。為此,開發區成立了專門工作領導小組,楊尤光任組長,楊暉林、付志光任副組長,具體負責開發區總體規劃修編、土地利用調整、土地征用及拆遷工作,為凱里學院新校區順利建設創造條件。

          凱里學院新校區要落戶開發區,必須對開發區總體規劃進行修編,因為省人民政府于2000年6月批準的凱里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63.45平方公里,其中工業建設用地23.8平方公里,并沒有考慮文教、衛生、科研等建設用地。2003年正值國務院通知要求全國清理審核開發區,為此,開發區請省規劃建筑設計院對凱里經濟開發區總規進行修編,同時請省國土廳調整土地利用規劃,要求修編方案充分考慮教育、科研及生物制藥、電子、食品加工等產品開發建設用地。經多方努力,得到州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省人民政府及國土廳、商務廳等部門給予關心和大力支持,較快較好地完成了總規修編,很好地落實了凱里學院新校區建設用地。與此同時,貴州凱里經濟開發區經國家審核合格,正式確定為省級開發區(2005年12月國家發改委第84號公告) 。

          同時,凱里經濟開發區將凱里學院新校區建設用地及征拆工作列入工作重點,按照凱里學院新校區規劃控制紅線和劉曉凱提出的“把凱里學院建成一百年都不落后的大學”的要求,管委會領導及國土、建設、財政等部門的同志全力以赴,克服種種困難,扎實推進征地拆遷工作。由于征用土地面積大,有2500畝左右,涉及農戶多,宗地上有高壓線、地下又有軍用電纜,還有30畝果園場,征地補償壓力大,要一戶一戶談判、丈量、簽訂補償協議并及時補償到戶。為全力支持凱里學院新校區建設,開發區根據州政府主要領導的意見,在土地收費上只收取凱里學院征地成本費,而且在果園場及其他建筑物的拆遷中還幫助黔東南民族師專支付了80萬元的補償款。經過開發區干部職工上下同心協力、艱苦工作,最終順利完成凱里學院新校區共計2374畝(其中近700畝后來調整建成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征地拆遷工作,為凱里學院新校區建設提供了用地保證。對此,教育界的同志說,“開發區為黔東南高等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使全州教育體系得到完善,具有里程碑意義上的貢獻”。

          共建民族特色生態學府的成功實踐

          凱里學院新校區坐落風景秀麗的清水江畔,位于凱里經濟開發區東部,南臨4號大道及凱里高鐵南站,北依320國道線和凱麻高速公路,距凱里市城區9公里。新校區建設用地規劃面積2374畝,之后調整為1676畝,規劃校舍建筑面積33萬平方米,規劃在校生規模10000—16000人,總投資為7億元,其中:征地和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2億元,一期校舍建設17.6萬平方米,建設投資2億元,二期校舍建設14.3萬平方米,建設投資為2.5億元;其他費用投資0.5億元。資金來源為計劃置換老校區資金1.2億元,政府投資3.5億元,社會引資1億元,學校自籌資金1.3億元。

          面對緊迫的建設任務和巨大的資金壓力,2004年州委州政府把建設凱里學院新校區列入了當年的十二件大事,號召舉全州之力創辦凱里學院,充分發揮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在新校區建設過程中,一是省、州黨委等四大班子及省教育廳領導高度重視,多位領導先后親臨新校區建設現場指導工作,州人民政府多次專題研究凱里學院新校區建設工作;二是州建設局、規劃局、教育局、財政局等州直部門和全州16個縣市政府及凱里經濟開發區給予的大力支持,不僅使各個建設項目得以順利實施,還無償幫助凱里學院栽種紀念林8000 平方米,從江縣、黎平縣委縣政府分別為凱里學院捐建侗族鼓樓和風雨橋,麻江縣教育局和黎平縣教育局分別派出技術骨干章榮炳、張錫忠兩位同志到新校區參與建設管理;三是全州干部職工和群眾自愿捐資1000多萬元支持凱里學院建設新校區,甚至一些離退休老同志也踴躍捐款;四是對口幫扶黔東南的浙江省寧波市的友情援助, 浙江省領導和寧波市主要領導多次到新校區考察,為修建凱里學院博物館捐資500萬元,并牽線搭橋,獲得臺灣著名企業家朱繡山之子朱英龍先生捐資2450萬元,還另捐資為凱里學院貧困學生設立“朱繡山助學金”。眾人拾柴火焰高,在各級黨委政府及部門、全州各族人民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黔東南民族師專黨委書記龍則池、校長萬一平和凱里學院黨委書記龍則池、院長曾羽等兩屆黨政領導班子接力帶領全體師生員工艱苦奮戰,邊建設邊辦學,嚴格按照“集中體現科技規劃、人文規劃、環保規劃和諧統一的內涵,既有現代建筑風格,又有民族建筑韻律,既立足當前需要,又著眼永續發展”的規劃理念修建新校區,用十余年的時間終于使一座具有現代建筑風格、又有民族建筑特色的現代化大學校園在一片荒山上拔地而起,如今已建成真正的萬人大學,被老百姓譽為“生態學府,人才搖籃”,并入選貴州省首批綠色大學,合力譜寫了自治州高等教育史上的新篇章。

          從2000年初州委州政府決定創辦普通本科高校,到2003年確定選址開發區建設新校區;從2004年7月1日州委州政府在開發區舉行黔東南民族師專新校區奠基儀式,時任州委書記劉光磊同志、州長劉曉凱同志親自揮鋤奠基,到2006年7月第一期建設工程竣工;從2006年2月教育部正式批準黔東南民族師專組建本科層次的凱里學院,同年貴州省委省政府正式同意組建凱里學院并任命首屆領導班子,并于7月18日州委州政府舉行凱里學院新校區揭牌儀式,再到2008年8月完成凱里學院整體搬遷到新校區辦學。這是一個“以升本帶動新校區選址建設、以新校區建設推動升本成功”的經典范例,自治州黨委和政府以堅強的領導和堅定的決心,不僅高效低成本建成了凱里學院新校區,成功創辦了自治州第一所普通本科高校,實現了全州400多萬苗族侗族等各族人民群眾多年的夙愿。而且,接續戰略謀劃,行穩致遠,帶動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貴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相繼落戶凱里經濟開發區,幾所高校的連片聚集已成功打造出了自治州的高等教育園區,幾萬高校師生的聚落形成,已逐步凸顯出高等教育對開發區投資拉動、消費帶動和城市化推動的積極效應,并預示著巨大的科技孵化動能和發展生機。

          今天,我們可以驕傲地說:在開發區選址建設凱里學院新校區并成功創辦本科高校,是西部大開發以來自治州奏響的經濟開發和高等教育發展的最美協奏曲。



        相關報道:

        中共黔東南州委宣傳部直管網站 主辦:黔東南日報社 本站所刊登的各種新聞均為黔東南新聞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黔ICP備11000571號 貴公網安備 52260102556012號

        3344成年站福利在线视频_国产在线三级片直播_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_亚洲日韩情色在线
        <mark id="spgdg"></mark>

          <track id="spgdg"></track>

            <track id="spgdg"></track><span id="spgdg"></span>
            <span id="spgdg"><sup id="spgdg"></sup></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