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id="spgdg"></mark>

      <track id="spgdg"></track>

        <track id="spgdg"></track><span id="spgdg"></span>
        <span id="spgdg"><sup id="spgdg"></sup></span>
        黔東南州權威媒體門戶網站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客 視頻 文化旅游 黔東南故事 數字報

        大利侗寨的詩意敘述

        發布時間: 2021-08-10   作者: 姚瑤   來源: 黔東南新聞網 編輯: 王槐雪

          落日黃昏讓有著600年歷史的大利侗寨顯得更加神秘和美麗。入夜,鼓樓下愛笑的侗族少女,搖曳的盞盞燈火和天籟般的侗族大歌……她為我打開了闊大的胸懷。

          大利侗寨位于榕江縣栽麻鎮,距縣城25公里。進了寨門,豁然開朗的是一座古老的風雨橋,夕陽慵懶照在風雨橋上,在錯落有致的暗影里,木質深處仿佛藏著慢悠悠的時光。

          走在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的石板古道上,依稀有著來自歷史的回響。我曾在長詩《鼓樓辭》寫道:“從百越的史書里走來/篳路藍縷,族群大規模遷徙/在異族的排擠下,交出土地和尊嚴/帶著傷痛再次走入荒蕪//涉水而去,在荒蕪中開辟新的家園/臨水而居,修建鼓樓/開荒擴土,撒下夢想的種子/養兒育女,在歌聲中安守幸福?!?/p>

          “萬物靜謐如初。狗尾帶來了稻子/這一粒頑強的稻子/在這里安身立命/一縷炊煙,選擇留了下來/遷徙的故事在春秋大夢中演繹?!碑斘以陉柟庀屡踔鴼v經數千年不變的稻谷,獵狗仿佛來到我的身邊。

          一束束低垂的稻穗有著金黃飽滿的谷粒,微風輕拂,像狗尾在夕陽下搖晃,頗有幾分羞澀。我們沿著祖先的腳印,繼續開荒擴土,耕種的火種捧在手心,在大雨中沒有熄滅。

          當我驅車沿著盤山公路來到大利侗寨,陽光透過綠樹翠竹的空隙斜灑下來,恍若金色的瀑布,秋天的陽光滿是慈悲,撒了我全身。

          寨中人家竹林掩映、青山環繞,頗有幾分仙境。村寨樓房建筑均為木質結構,除常見侗族的吊腳木樓外,還有頗具地方特色的三合、四合木樓?,F寨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楊氏四合木樓,樓院由前堂、兩廂、正屋組成,中有天井,是封閉型的四合院,始建于1781年,至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這些只用榫卯連接的建筑,歷經上百年的風雨飄搖,依然屹立不倒,可謂奇跡。

          當時光老去,大利依然沒老,她的房舍、土地、一草一木都還在那里,生息在那里的萬物與大利侗寨緊密,一草一木都保持自己的秉性,在安靜中存在了若干年,還將繼續存在下去。

          我在村寨里游走,最后在風雨橋上坐下。我長久地注視著這條緩緩流動的溪水,閃動著粼粼波光,可以聽見流水的聲音,溪水中的魚兒悠閑地游著,同樣與世無爭。遠處的群山突兀,在粗獷的表面上平添絲絲神秘的魅力,可我在擔憂著,在物欲和商潮催生下,未來的大利侗寨是否還保持著原始的美?剛進入寨門,一條小黃狗跟著我,它毫無警惕性地跟著我,它似乎在享受著大利侗寨賜予它的這份寧靜。在它沒有一絲雜質的眼神里,可以看到這個寨子里的幸福。

          靜靜看著養育著我們的河流,一種美好的東西在喚醒我內心深處的詩意,她像一個遙遠的詩歌意象,這種詩意給予我持久的思索與回憶。

          無論從地域文化邊緣學還是經濟學的角度去考慮,我都是擔憂的。盡管大利距離榕江縣城才二十多公里,入選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卻依然處于保守、封閉,導致經濟滯后的現象已是不爭的事實,她依然保持著源地文化的豪放、自由和灑脫的天性,捍衛著人性的友善、純樸很真實,這是個返璞歸真的地方。當前,鄉村建設留給我們太多的思索。如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在小小的大利侗寨,當有一天華麗轉身之后能否給我一點啟示?

          寨中的古楠木竟然與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有關。據說在很久以前,和榕江毗鄰的黎平縣有一個侗寨正在過年,沒有結婚的青年男女以侗歌傳情來尋求心儀對象,忽然一對男女的歌聲逐漸迷倒了眾人。一個英俊的外鄉小伙子和本寨最漂亮的姑娘,他們歌聲纏綿,有如天籟之音。這個外鄉人來自榕江大利,名叫楠郎,他贏得了姑娘的芳心,約定時間來迎娶她。依依惜別之際,楠郎送給姑娘一個銀手鐲,姑娘以一條吉祥繡作為雙方定物,私訂了終身。

          到了約定時間,姑娘不見心上人來提親,心如貓抓,偷偷跑到榕江大利去探個究竟。到大利后,問遍村人都說沒有楠郎這個人,無望之際,姑娘郁郁寡歡。她失落走出村口,看見一株碩大無朋的楠木樹在風中如歌如泣,像他們悄悄傾訴的情話。

          姑娘堅守婚約,最終郁郁而終。不久村人發現楠木樹梢上掛著一條吉祥繡,楠木旁邊不知啥時突兀地立著一棵楓樹,楓樹掛著了一個銀手圈。我想,在那個黃昏聽到如此凄美的故事,我一定會變得多情,我愿意把這兩棵樹與傳說的兩個人聯系在一起,讓它們最終在風中相依相偎。人世間上偉大的愛情莫不過如此,所謂的天長地久、??菔癄€,只要兩顆心彼此相依相望,心中為對方留有永久思念的位置,再遙遠的距離也只是咫尺。

          未到大利前,我對這個侗寨產生無盡的遐想、沉迷和好奇,試圖用文字詩意去敘述她和她有關的美好傳說,文字的力量也許能觸疼你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月光如水淌過我的心田。那一夜,我在大利侗寨安頓自己的身軀和靈魂。

          我順著石板古道繼續前行,在鼓樓前看到了薩壇。大利人為了祭祀薩瑪,人們在寨子中間的土坪上壘起土堆,作為祭壇和供奉祭祀薩的場所。年年農歷正月、二月都要舉行盛大的祭典,場面龐大而壯觀,代代相傳,形成了今天的“薩瑪節”。

          在侗寨,薩神與薩壇是侗族古老的信仰與文化。祖祖輩輩侗族祭祀著“薩瑪”,傳說“薩瑪”是一個女人,她是整個侗族共同的祖先和神靈的化身,能賦予人們力量去戰勝敵人、戰勝自然、戰勝災害,贏得村寨安樂、五谷豐登、人畜興旺。

          “鼓樓鍍上一層金色的懷想/侗家人把美好生活密碼/藏在昨天、今天、未來的行囊/從這里出發,最后還是回到這里?!边@些年,大利的年輕人也像其他村寨年輕人一樣外出打工。幸好年輕人外出幾年后還是選擇回來,村里資源豐富,加上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正在朝鄉村旅游的方向發展。

          提筆之余,大利在我心里復活,并且讓我深深地記住了它,它距離塵囂很遠,距我內心很近。時至今天,距離我第一次去大理侗寨已經過去十八年,十八年間,白了一代人的青發,一定也消磨了當年的激情,但青山依舊綠水長流。此刻,我掀開電腦,一字一句對這個侗寨進行詩意敘述的時候,我再一次推開大利侗寨樸素的柴門,她還會為我打開闊大的胸懷嗎?

          我想,一定會的……


        3344成年站福利在线视频_国产在线三级片直播_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_亚洲日韩情色在线
        <mark id="spgdg"></mark>

          <track id="spgdg"></track>

            <track id="spgdg"></track><span id="spgdg"></span>
            <span id="spgdg"><sup id="spgdg"></sup></span>